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茜通讯员王晨高干线上股票配资网站
8月15日,杭州某定点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的病房里,来自上城区的医生蔡承智经过4个半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20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249例、杭州市第391例、上城区第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医师节前夕,蔡医生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一位医者温情守护生命的人文情怀、专业敬业的职业风采和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受访者供图
对业务工作,他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本博连读的医学博士,医生誓言成为他的座右铭:“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在同事眼中,蔡医生虽然是一名年轻医生,却是名副其实的“卷王”和“工作狂”:查房、问诊、处理病情、整理资料、研读文献……他如同病房里一颗不知疲倦的恒星,总是最早点亮科室的灯,最晚熄灭窗外的星。
熟悉他的朋友已经习惯了他经常性的“已读不回”和缺席交友聚会,不到晚上十点他不会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现身”。年轻的他日复一日在“医院”和“家”之间“两点一线”地奔波。久而久之,“卷王”的终身大事也成为同事们格外关心的事情。同事苏医生说到“小蔡啥都靠谱,唯独相亲这件事让人操心。好不容易安排的相亲,只要患者病情不稳他拔腿就往医院冲。”对此,蔡医生无奈地说道:“可能是缘分还没有到吧!”
对捐献救人,他义无反顾
7月的一天,上城区红十字会接到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加急指令”:一名血液病患者与蔡医生在中华骨髓库的入库血样信息匹配成功,病情急需得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间就是生命”。在所在医院、上城区卫健局的协助下,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顺利联系上了这位“大忙人”。正在门诊忙碌的他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生命的种子”——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我在医院血液科轮转过,对患者和患者家庭对重生的那份期望感同身受,我愿意捐献!”
四年前参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入库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留下血样时那微小的期待,此刻如种子般破土而出。
消息传开,科室工作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小蔡,你这回是真要‘卷’上天,卷去拯救银河系了?”医院和科室领导也发来“大拇指”表情包,字句里满是欣慰。同事们纷纷点赞道:“蔡医生这次捐献,给我们所有人上了最温暖的一课。”
作为家中独子,家人们最担心的还是他的健康。他语气平和地向父母解释整个捐献过程:“其实就像献成分血,打几天动员针,从外周血中把需要的细胞分离出来就行。”母亲起初忧心忡忡,反复追问:“真对身体没妨碍?”父亲则默默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显然在搜索“造血干细胞捐献”词条。当那些“科学”“安全”“无长远影响”等关键词不断跳出后,父亲紧锁的眉头才逐渐舒展。母亲最终释怀一笑,拍拍他的手背:“医生就要救人!我们支持你。”此后几天,家里的燃气灶几乎没熄过火,母亲把担忧与骄傲都无声地熬进了浓郁鲜美的鸡汤里,父亲则悄悄替他承担了更多家中琐事,以沉默的行动支持儿子。这份来自至亲朴素的支持成为他身后最安稳的堤岸。
成功捐献后、他收到一份最珍贵的医师节礼物
在完成与患者的高分辨血样检测配型和捐献前体检,蔡医生进入捐献准备阶段,他的工作节奏却丝毫没有放缓。他提前把负责的病人情况向同事做了极其详尽的交接,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项写满了交接本。入住定点采集医院注射动员剂期间,他依然不停接听咨询电话和回复群里信息。为以最佳身体状态进行捐献,他在备捐期间非常注重饮食健康,饭量也增长了许多,同事们调侃他“卷王”临时转型为“干饭王”。他笑着回应:“这次上‘战场’,弹药和粮草都得备足嘛!”
受访者供图
捐献当天,一份特殊的信笺经红十字会郑重转交至蔡医生手中。信来自遥远病房里那个等待他生命馈赠的孩子和家属,字里行间是对重获新生的兴奋和喜悦。蔡承智指尖拂过纸页,仿佛能触摸到那小小生命传递过来的温度。他拿起笔,在洁白的信纸背面,郑重写下回音:“亲爱的小勇士:听说你要和坏细胞打仗了?别怕,叔叔派去的可是宇宙最强战队!好好吃饭睡觉,养足力气,等我的‘特种兵’空降到你身体里,咱们一起打赢这场大胜仗!祝你早日康复!”幽默的字句背后,是一位医者对脆弱生命最深沉有力的托举。
陈叶栋、黄琦、蒋晓卉、骆涛波、朱煜涛、郑程才、钱洋文……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有8名医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众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最庞大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医院,他们所在科室不尽相同,他们只是千万医生中不起眼的“白大褂”。但当面对身处绝境的血液病患者和家庭时,他们毅然化身“白衣战士”、捐献“生命的种子”、仗剑斩向血液病魔、救患者于危难、护患者之健康。医者的意义在此刻更显具象化。
线上股票配资网站
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